发布时间:2025-07-31 | 来源:半岛网 | 阅读次数:1252
7月29日上午,青岛市生态环境局召开新闻发布会,正式发布《第四批优化营商环境惠企措施》,持续深化生态环境领域营商环境改革,为企业发展注入“绿色动能”。这是继前三批43条惠企政策后,生态环境部门聚焦企业需求、迭代服务模式的又一重要举措。
政策迭代:从“有”到“优”的进阶逻辑
过去两年,青岛生态环境局已累计推出三批惠企政策,覆盖审批服务、执法监管、精准帮扶全链条,惠及5200余家(次)市场主体,完成1100个省市重点项目环评服务。从“并联办”压缩审批时限(276个项目1日即批),到“打捆审”降低企业成本(109个项目环评费用减半),再到“动态管”创新执法模式(3166家企业入正面清单,“无事不扰”成常态),政策实效让青岛连续两年跻身“中国城市生态环境营商竞争力前十”,成为山东唯一上榜城市。
此次第四批政策迭代,源于“效果导向”的自我革新:对前三批43条政策全面“体检”,保留33条见效措施,修改10条(合并为6条),新增13条适配企业新需求。经125家建设单位、82家环评机构、10位环保专家“问诊”,政策更聚焦新兴产业培育、审批效能突破、精准服务升级。
创新突破:19条措施解码“绿色赋能”
《第四批惠企措施》以“2部分19条”构建服务矩阵,既有对新兴产业的定向支持,也有对审批流程的深度简化,更突出“智慧+精准”的服务升级:
新兴产业“加速跑”:瞄准青岛“10+1”创新型产业体系、“4+4+2”现代海洋产业,为磁存储芯片等12类项目定制“全周期生态服务”——从实验研发到生产,全程指导环境管理;符合条件的项目(新兴产业、不涉一类污染物等),环评实施“告知承诺制”,审批效率再提速。
审批改革“再破冰”:试点范围持续扩容!新增5个“简化环评”园区(如中日地方发展合作示范区),推行告知承诺、打捆审批;3个园区试点“环评豁免”、2个园区试点“文件降级”,彻底打破“批项目、核总量”传统模式,让合规企业“轻装上阵”。
智慧监管“提质效”:环评AI工具上线,企业输入项目信息即可智能预判选址、政策合规性;“环境医院2.0”新增云课堂、案例库,辐射安全许可全程网办、档案电子化,让“数据跑路”替代“企业跑腿”。
精准帮扶“暖心坎”:推出“圆桌式座谈”“点单式执法”,政企面对面解难题;编制“一业一册”环保合规指南,覆盖污染防治、排污申报全流程;对守法企业“无事不扰”(非现场执法占比超45% ),对恶意违法“利剑高悬”,守护“发展与生态”双底线。
落地承诺:让政策“红利”变企业“福利”
发布会上,生态环境局明确“三步走”落实路径:快兑现——加快政策宣贯,通过官网、公众号、企业座谈会等渠道,确保企业“懂政策、会使用”;强监督——建立政策执行“全流程台账”,跟踪审批时效、帮扶实效,打通落地“最后一公里”;动态调——畅通企业反馈渠道(如政策咨询热线、线上留言平台 ),对“执行难”问题实时优化,让惠企措施真正“解渴”。
从“审批减法”到“服务加法”,从“被动监管”到“主动赋能”,青岛生态环境局以四批惠企政策构建起“全周期、全链条”服务体系,既守护绿水青山,又护航企业发展。这场“绿色革命”,正让生态优势转化为营商优势,为青岛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动力。